2020年度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1-03-20浏览次数:133

 

2020年,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健全师生员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工作机制。推进学校学术委员会章程的修订工作,强化学术委员会作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的地位,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审议、审定、评定和咨询等职权。继续推进部分学院制定本单位学术分委员会章程,成立学术分委员会,健全学院学术治理体系,促进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继续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保障机制建设,深化科技管理“放管服”改革,优化科技评价制度建设,树立正确科技评价导向,加强监督评估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着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营造新时代高校创新文化。

 

一、持续优化学术治理体系

2020年,学术委员会重点围绕如何优化学校学术治理体系展开工作,特别是对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完善工作。开展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校院两级学术治理体系建设调研,对兄弟高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建设、委员构成、主任委员任职情况、校领导学术委员会任职情况等等进行详细调研,经过征求校内相关单位、召开座谈会、征求校领导意见、形成了《华南理工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稿)。

在院系学术治理体系方面,指导院系依据《华南理工大学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规程(试行)》完善学术分委员会建设,明确学术分委员会的职能权限、组成规则、工作制度。公共管理学院、电力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等5个学院组建了新的学院学术分委员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数学学院对学院学术分委员会委员进行了调整,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学术治理体系。

二、持续深入推进科技评价改革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五部门《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科技部《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教育部 科技部《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教育部 国家知识产权局 科技部关于提升高等学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学校坚决破除“唯论文”等不良导向,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学术同行评价,规范各类评价活动,优化职称(职务)评聘办法,扭转考核奖励功利化倾向,科学设置学位授予质量标准,树立正确导向,营造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着力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先后完成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华南理工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管理办法》等文件修订,新出台了《华南理工大学综合绩效方案(试行)》、《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补充规定》,初步构建起适应学校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

积极组织科研管理、学科建设、财务、人事、科研诚信、学术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人员参加科技部“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政策与实务”线上培训,正确把握三评改革工作方向,切实将三评文件精神落到具体工作中去。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在校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论文发表管理的通知》,鼓励发表高水平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建立学术期刊的预警和黑名单期刊,不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新闻,不采信、引用和宣传其他机构以SCI论文、ESI为核心指标编制的排行榜,着力营造新时代高校创新文化,引导教师回归育人初心,潜心科研,优化学术生态。

三、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学术生态进一步优化

校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论文发表管理的通知》,要求项目负责人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坚守学术道德底线,加强论文发表署名管理。建立学术期刊预警机制和论文发表支出管理制度,要求各学院和项目负责人要对论文发表的必要性以及与项目研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把关。

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做好教育部科技奖励申报、高层次人才科研诚信等奖励人才举荐的审核工作。积极营造诚实守信、追求真理、崇尚创新、鼓励探索、勇攀高峰的良好科研氛围良好科研生态和舆论氛围。

厘清了规范违反科研诚信的举报受理、调查、认定、处理程序。健全学术规范监督机制,对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实施纳入常态化管理。2020年学术委员会受理科研诚信案件7件,其中作出处理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