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校直属各单位,机关各部门: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多层次多方位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帮扶和引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订了《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携手计划”学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现予以印发,自2019年5月7日实施,请遵照执行。
华南理工大学
2019年5月7日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携手计划”学业帮扶工作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调动学院、班级、教师和广大学生参加学风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多层次多方位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帮扶和引导,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推动其成长成才。
二、帮扶机制
构建行之有效的帮扶机制,针对不同程度学业困难及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分析其原因,通过生生携手、师生携手、家校携手,建立三个层次的帮扶体系。
学生学习障碍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1)情绪障碍:厌学、焦虑、自卑、不适应大学生活;(2)兴趣障碍:对专业无兴趣,其他兴趣(如沉溺网络游戏、业余课外活动过多等)影响正常学业课程;(3)意志障碍:懒散、自制能力差及缺乏韧性;(4)方法障碍:学习缺乏规划,不适应大学授课方法,安排时间不合理。学业困难学生可能存在着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学习障碍,需认真分析其学习障碍类型,找出产生障碍的根源,对症下药,实施帮扶。
1. 生生携手:遴选成绩优秀且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作为朋辈导师,与被帮扶学生结对子,实行“一对一”帮扶;或按课程组建若干个学习小组,实行“多对一”帮扶,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进步。
2. 师生携手:选取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强责任心的专业教师作为学业指导老师,并建立定期联系制度,从专业发展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对被帮扶学生进行指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将被帮扶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定期与其谈心谈话,深入了解其思想动态,积极协调各类资源解决学生困扰,鼓励学生回归学习。
3.家校携手:建立学院—家长—学生联动制,定期将被帮扶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思想动态及时通报学生家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与家长协同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
三、工作流程
1. 确定名单
每学期初,学院根据学生学业完成情况、在校表现确定被帮扶学生名单,包括但不限于:受学业预警学生、学业困难的学生等。同时接受学生主动报名参加帮扶。
2. 分析根源
学院对确定的帮扶对象进行问题摸底,通过与帮扶对象谈话、身边同学侧面了解、家长沟通等方式探究学生的问题根源,并根据学习障碍类型分类制定帮扶计划。
3. 组织实施
学院遴选合适的学生和专业教师担任朋辈导师和学业指导老师,协调合适的场地,开展相应的“一对一”帮扶或“多对一”帮扶,并做好相关记录。帮扶过程中须尊重帮扶对象的自尊心及做好个人隐私保护。
4. 建立学习成长档案
学院为每位帮扶对象建立成长档案,包括学生基本信息、成绩单、学生谈话记录、家长联系记录、帮扶总结等,确保档案资料准确完备。
5. 成效评估
每学期末,学院对每个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成效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帮扶对象的学习进步情况提出进一步实施方案。每学年末,学院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总结报告,报至学校。
四、保障支持
1. 部处联动
教务处和学生工作(部)处建立协作联动机制,联合推动实施“携手计划”,统筹监测学业困难学生日常学习和思想动态,指导学院开展具体帮扶工作,并联合评价各学院“携手计划”实施成效。
2. 学院主体
学院要高度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生活情况,重视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成立帮扶工作小组。工作小组组长由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成员包括辅导员、教务员、班主任、部分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辅导员负责“携手计划”的具体落实,包括学生谈话、家长沟通、资料归档和总结等工作;教务员主要负责学生学习情况监控,及时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学院帮扶工作小组可针对生生携手和师生携手开展帮扶工作的师生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
3. 经费保障
学校对开展“携手计划”帮扶工作的学院拨付启动经费,学院应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学校每学年将综合考虑学院帮扶激励措施、帮扶学生数、学业预警学生人数减少率、首次不及格课程人次减少率、重修通过人次提高率以及帮扶学生成绩提高率等因素,对学院帮扶实施成效进行总结评分,评出优秀(10%)、良好(35%)等实施效果好的学院,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同时将学院帮扶实施成效列入《学院本科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