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3-10-30浏览次数:1076

 

本年度报告是按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和《华南理工大学信息公开实施细则(试行)》(以下简称《细则》)要求,根据华南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执行情况编制而成。本年度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为2012912013831
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为保障师生员工、社会公众、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我校信息,提高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我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施行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学校信息公开工作,不断强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一)围绕学校工作重点,逐步将信息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1.育人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学校育人工作,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试行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的通知》(粤教高函〔2012212号)精神,学校建立了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并通过学校网页公布了《华南理工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1年)》。该报告反映了学校基本情况、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师资与教学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质量保障体系、学生学习效果、特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等各个方面,向社会展示了学校风貌和办学特色、宣传办学理念和教学成果,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学校非常重视育人工作中的资助体系建设,秉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断加强工作督导,逐步建立并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机制,确保评选产生真正符合条件的学生。修订了《本科生综合测评及奖励办法》,出台华南理工大学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办法、本科生勤工助学管理细则、毕业生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2011-2012学年度学校共评出先进班集体标兵6个、先进班集体62个,三好学生标兵10人、三好学生5056人、优秀学生干部1056人。195人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901人获得学校二等奖学金,2316人获得学校三等奖学金,获奖人数占全校参评学生总人数的18%,获奖总金额480.3万元。34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发放金额275.2万元;80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金额404万元。社会捐赠奖学金获得者200人,发放总金额90万元。获各项各类奖学金的学生比例达24%
2.重大决策方面。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制订了《华南理工大学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修订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会议议事规则》、《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华南理工大学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了增补和细化,进一步明确了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的议事范围和参加人员范围,进一步规范了议事规则,对会议的召开、议事程序和纪律要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对于“三重一大”决策事项,学校严格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执行,确保决策民主、科学。
3.干部任免工作。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目标,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工作。2012年底,学校开展中层领导班子换届工作。干部任免过程中,学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通过办公门户适时发布中层职位空缺情况及其岗位职责要求,公开应聘程序及考察对象或者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提高了领导干部任免信息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4.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事宜。工作中,我校始终坚持一条重要的原则:凡是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凡是涉及学校发展大事,都必须广泛吸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一是加强调研和意见反馈工作,稳步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为了让职称评审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学校有关部处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点和学校发展规划,修订了《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规定》。该规定评审程序更加规范,评审条件更加切合实际,为20122013年度学校职称评定工作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认真总结前三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人才的特点,按照不同学院、不同学科进行分类管理,初步形成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业绩与收入分配的相统一的新格局。第四期“兴华人才工程”团队建设组建团队281个,其中学术团队259个,公共教学团队20个,院级教学团队2个,加入团队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6.8%。二是发挥教职工主人翁精神,有效促进绿色校园建设。为迎接60周年校庆,学校启动一系列基建维修工程,包括新建教学实验大楼、校园景观整治、文物史迹修缮及一批安居工程。分管校领导多次召开36号实验楼、北区教学大楼和工管实验大楼设计方案论证会,绿道和光亮工程选线及设计论证会、校园主干道维修工程协调会、校园中轴线景观整治方案论证会以及文物修缮工作会议。为使文物修缮方案更加完善和合理,还专门聘请了校内专家共同论证了578号楼和体育馆文物修缮方案。三是开展华工精神大讨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积极参与、建言献策,专家学者深入研讨、严谨论证。学校在集思广益、反复凝炼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华南理工大学精神表述语为“厚德尚学自强不息务实创新追求卓越”,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文化建设。
(二)建章立制,全面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为有效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学校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制度建设为基础、信息公开为重点、有效监督为保障,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招生考试“六公开”的有关规定,逐步形成了一套公开透明的高校招生工作体系。一是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学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规范化运行。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学校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录取规则、收费标准、办学地点、咨询网址及举报投诉电话等。二是加强过程信息公开。招生过程中,加强报名、考试、录取三个主要工作阶段的相关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明确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时间和要求。三是积极参加招生现场咨询会。本科招生工作方面,以中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宣传信息,并组建17支外省宣传队到湖南、湖北、山东、福建、辽宁、重庆等重要省、市参加高考咨询会,为社会和考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研究生招生工作方面,发挥二级学院和导师的主体作用,前往西南、华中、华东、东北等生源集中地区的部分国内重点高校进行现场招生咨询,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的师资及专业等相关信息。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提供有力监督保障。招生录取工作期间,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程参与、重点监督”,并向社会公布监督电话。一年来,接到相关投诉4件,涉及到自主招生、本科生专业调整等方面,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及时处理。
(三)依法依规,进一步加大学校财务信息主动公开工作
财务信息公开是推动高校依法办学、依法理财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公开、透明的重要途径,是强化社会监督作用的重要内容。学校根据《办法》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推进财务信息公开工作:
1.财务管理制度公开。所有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学校财务处网站上的“财经法规”专栏上向全校教职工公开。为便于教职工查询,该栏目细化为15个子栏目。
2.学校经费来源及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公开。一是教代会上主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向与会代表作《学校财务工作报告》,报告上一年度学校的预算执行情况、学校财务状况、上年度收支情况等信息。二是严格执行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预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以学校信息公开网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主动向社会公开收支预决算总表、收入预决算表、支出预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并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3.收费情况公开。我校在学校网页、报刊栏、招生简章向社会公众主动公开了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财务信息公开至全体师生员工的信息。
4.捐赠资产公布。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十分重视自身的透明管理与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基金会网站、刊物、微博等多种方式及时全面地公布收支情况、基金项目进展情况,通过快递、电邮和走访等方式定期向捐赠者实施项目反馈,得到了捐赠者的广泛肯定,并荣获“2013年度1000家中国公益慈善组织信息披露情况抽样调查卓越组织”奖。2013年度,学校共获得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约0.9亿元人民币。
另外,学校不断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进一步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完善了个人工资和税务查询、项目经费网上查询、经费到账查询、暂付款查询和国库集中支付专项经费指标到账查询系统,方便师生员工查询及了解相关情况;开通了科研经费网上决算系统,方便老师网上查询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二、学校信息公开情况
(一)运用多元媒介,主动公开信息情况
我校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通过学校网站、校报校刊、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等多元媒介主动公开学校信息。
1. 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信息情况
20122013学年度,通过学校信息公开网主动公开的公文类信息162条,其中:学校基本情况信息22条,占7.77%;发展规划与重大决策1条,占1.94%;综合管理3条,占2.91%;招生就业1条,占0.9%;教学管理57条,占26.21%;学生工作8条,占1.94%;科研工作2条,占7.77%;干部人事人才45条,占37.86%;资产与财产管理3条,占1.94%;纪检监察与监督工作1,0.6%;校园安全管理1条,占1.94%;其他信息18条,占4.85%。其中位列前三位的信息是:教学管理、干部人事人才、学校基本情况。访问次数位列前三位的栏目是:干部人事人才、教学管理、学校基本情况。另外,通过学校网站首页发布教学科研类通知116条、学术预告 243条,方便了师生工作与学习。
 2. 通过《华南理工大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年鉴》、校务公开栏公开信息情况
全学年度,我校共刊发《华南理工大学报》24期。校报内容涉及校内重大事件、重大新闻,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动态等,共计238。出版了《华南理工大学年鉴(2011)》,初步形成《华南理工大学年鉴(2012)》,发布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文件,发展规划及学校建设、教学科研工作、二级学院工作概况、表彰奖励及毕业生名单等重要文件及统计信息。针对离退休教职工浏览信息特点,重新规划校务公开栏栏目,重点公开规章制度、干部任免、表彰奖励、职称评定类信息。
3. 通过新闻发布会及微博、微信公开信息情况
2012-2013学年度,我校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场,媒体刊播教育报道1700多条,通过微博、微信公开信息1000多条。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就业信息、人才培养、重大科研动态、学校发展规划及办学理念等。
 (二)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信息情况
20122013学年度,我校共受理信息公开的申请1件,申请内容为“公务接待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根据相关规定,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做了相应回复。另外,接受电话咨询若干人次,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当场做了详细回答。建立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机制和程序,对以下四类信息都不予公开:一是凡是标有“绝密”、“机密”或“秘密”等字样的涉密文件、材料等信息。二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正在调查、讨论、审议、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三是公开后可能造成被动或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四是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学校规定的不予公开的其他信息。
(三)对信息公开的评议情况
学校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向公众征集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评议、意见和建议。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信息公开关注程度较高,对信息公开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认为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组织机构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规范,责任到位,信息公开保持常态化运转,希望进一步丰富公开载体,增强公开信息的易获取性和及时性。
三、改进措施
20122013学年,学校在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仍存在不足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二级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的内容还不够广泛深入;公开信息的易获取性和及时性有待增强等。今后,学校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工作:
(一)继续加强指导二级单位信息公开工作,建立信息公开工作评议体系
在建立健全校级信息公开制度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职能部门信息公开制度建设,组织开展对校内各单位信息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强化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校内和社会监督,建立信息公开工作评议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广泛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批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信息公开工作质量,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二)不断加强信息公开载体建设,构建畅通有效的知情渠道
以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原则,基于网站、报刊、电视等校内外媒体以及新闻发布会、年鉴、校情通报会、民主生活会和教代会、学代会等公开方式,依据信息内容和受众群体特点,科学选取公开载体和公开方式,为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环境。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探索与教职工的沟通联系方式,不断拓宽畅通知情知政的渠道,使学校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